"肾病一旦确诊就是一辈子"?
"尿毒症早晚躲不过"?
——这些说法让许多刚查出蛋白尿、血肌酐升高的患者陷入绝望。但肾科医生想告诉你:除了全球硬化的肾小球外,没有不可逆转的肾病!可为什么每年仍有大量患者进展到尿毒症?答案藏在"拖延"二字里——太多人白白浪费了本可逆转的数年甚至数十年。
肾病的"可逆性":关键看病理损伤程度
肾脏病的分类复杂(原发性/继发性/梗阻性、肾小球/肾小管/肾间质病变等),但是否可逆转的核心,只取决于一种病理改变——肾小球是否发生"全球性硬化"。
什么是"全球性硬化"?
简单说,就是整个肾小球(肾脏的过滤单位)完全被纤维组织替代,失去过滤功能。这种损伤就像"烧坏的灯泡",无法修复。而其他病理改变(如系膜细胞增生、炎症细胞浸润、节段性硬化等)都是"可逆的活动性病变",通过治疗能让肾脏"恢复工作"。
为什么说"只有全球性硬化不可逆"?
原发性肾病(如IgA肾病、膜性肾病):早期以活动性病变为主,及时干预可逆转;
继发性肾病(如糖尿病肾病、狼疮性肾炎):控制原发病(血糖、血压、免疫紊乱)后,肾脏损伤可修复;
梗阻性肾病(如结石、前列腺肥大):解除梗阻后,肾小管和间质损伤多能恢复。
但若放任病情发展,当超过50%-75%的肾小球发生全球性硬化,肾脏功能就"回天无力"了。
为何每年仍有大量尿毒症患者?答案:拖延治疗
全球性硬化的形成需要时间——短则数年,长则十几年。但很多患者存在误区:
没症状就不治:早期肾病可能仅有轻微蛋白尿、血尿,或仅体检发现血肌酐略高,患者因"没感觉"忽视治疗;
乱用偏方耽误病情:盲目吃"补肾药"、信"偏方",错过规范治疗窗口;
忽视原发病控制:糖尿病、高血压患者不严格控糖、控压,导致肾脏持续受损。
这些行为就像"眼睁睁看着灯泡一个个烧坏",最终只能靠透析"续命"。
逆转肾病的关键:抓住活动性病变期
想避免进展到不可逆阶段,必须做到两点:治"活动状态"、控"异常指标"。
1. 优先治疗活动性病变
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>0.5g(部分肾病如狼疮性肾炎需更严格),提示肾脏存在活动性炎症或增生。此时需:
原发性肾病: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反应;
继发性肾病:糖尿病肾病需严格控糖(糖化血红蛋白<7%),狼疮性肾炎需控制免疫活动;
梗阻性肾病:解除结石、狭窄等梗阻因素。
2. 严格达标异常指标
除了病理损伤,还要控制这些"加速肾损伤"的指标:
蛋白尿:24小时尿蛋白定量需降至0.5g以下(越低越好),常用药物包括沙坦/普利类(降蛋白、护肾)、列净类(降糖护肾);
血压:目标<130/80mmHg,首选沙坦/普利类、地平类降压药;
血尿酸:目标<360μmol/L(合并痛风者<300μmol/L),用非布司他、苯溴马隆降尿酸;
血糖:糖尿病肾病患者空腹血糖<6.1mmol/L,餐后<7.8mmol/L。
如何判断是否已到不可逆阶段?看这两个指标
若同时出现以下两种情况,提示超过50%的肾小球已全球性硬化,逆转难度极大:
1、血肌酐明显升高:男性>133μmol/L,女性>106μmol/L(不同实验室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);
2、双肾明显萎缩:B超显示肾脏长度<9cm(正常约10-12cm),皮质变薄。
此时治疗重点转为"延缓进展、保护残余肾功能",而非逆转。
最后必须要说的是肾病可逆转,但时间不等人!
肾病的可逆性,是医学给我们的"第二次机会"。从活动性病变到全球性硬化,中间有数年甚至十年的"黄金窗口期"——只要早期规范治疗、控制原发病、严格达标异常指标,大部分肾病都能"回头"。
所千万别让"等一等""再观察"的心态,把可逆的肾病拖成不可逆的尿毒症。记住:肾小球不会"重生",但未硬化的肾小球,永远值得你拼尽全力去保护。
长胜证券-炒股平台杠杆-股票配资查询网址-配资网上炒股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